公元629年,一位27岁的青年从长安出发,前往天竺国取经,天竺国是今天的印度。这位青年的名字叫玄奘。
玄奘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市。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《西游记》中唐僧的原型。玄奘一路向 西,途径玉门关,吐鲁番,喀什,吉尔吉斯斯坦,乌兹别克斯坦,阿富汗,巴基斯坦,最终抵达印度。玄奘学习佛法十余年,于公元645年携带佛经657部,历时一年多,顺利返回长安。
玄奘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了。今天看来,玄奘是自费,更像是游学。
中国真正有组织有规模的留学发生在1200年后。
容闳,生于1828年的广东香山,在兄妹四人中排行老三,是唯一存活的孩子。1847年,19岁的容闳随美国牧师布朗赴美留学,于185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, 据信是第一位从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人,他曾竭力劝说清政府派遣年轻人到美国留学,学习西方科学技术。
在容闳和洋务派的共同推动下,从1872年起,清政府连续4年派送12-15岁、共计120名幼童去美国留学,计划从预科一直读到大学,预计耗时15年。
这一次虽然是政府官派,但当时国人风气未开,富家子弟仍然沉湎于科举考试,历经周折才凑足120名留学名额。应选者大都是寒门子弟。清政府甚至要求这些幼童的父母在保证书上画押,如果孩童在国外发生“疾病生死”,则“各安天命”。这批幼童很快适应了新生活.然而当他们开始有西化的倾向时,清政府于1881年决定将全部学生撤回.
跟据撤回前一年的统计,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。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,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,6名进入伦斯勒理工学院,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,1名进入哈佛大学。
虽然这次留学活动未能完满成功,但这一批留学生返回祖国后对中国之现代化均做出贡献。他们中的杰出人物有:
詹天佑,著名铁路工程师。
唐绍仪,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。
梁诚,驻美公使,向美国交涉返还1500万美元庚子赔款。
唐国安,清华大学首任校长
蔡绍基,北洋大学校长
邝荣光,中国第一批矿冶工程师,曾经发现湘潭煤矿。
沈寿昌,北洋水师济远舰大副,在中日海战中英勇战死。
周寿臣,晚清官员,二十世纪早期香港政商界著名人物。
甲午战败后,19世纪末20世纪初,中国人渴求民族崛起的热情空前高涨。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千多人, 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。在20世纪初年,留日学生曾多达两万多人。
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,高举科学、民主的大旗,给传统思想以巨大的冲击,去经风雨,观“洋潮”,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追求.
1908年美国决定退回部分“庚子赔款”大约1100万,资助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,并于1911年设立了清华学堂,作为留美学生的预备学校.
到1925年,中国的留美学生达到2500多人,占美国外来留学生的三分之一.
到1921年,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已达到1600多人.
在1926年前后,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也达到了1600多人.
抗战前夕, 中国在欧美各国 的留学生共约 4000 人, 到 1938 年 5 月, 回归者几乎占了总人数的一半。据不完全统计, 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一年, 归国效力的留学生 总数约 8000 余人。 抗日战争无疑影响了中国人的出国留学。根据国民政府档案, 抗战期间, 从 1937 年到 1945 年, 国民政 府共派出留学生 1566 人。